本文目录一览:

佛教如何看待克隆?

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到目前为止,这只是科学家的假设和设想,早在15年前,我尚年幼时就说未来10年后就可以克隆人类器官,如今都15年过去了。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大困惑。不要说开示,大家探讨吧 首先,克隆技术在人类的运用还是未知数,电脑储存人大脑记忆然后移植更是以后加以后的事情,技术上是否行得通恐怕言之尚早。我们只就已经克隆的事物为例探讨。

补一刀:克隆人的目的是人体基因的实践研究,但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所谓的伦理道德,一个是目前还未能有效掌握人体基因功能的情况下就去搞人体克隆风险太大,所以目前是禁止的。

通过基因改良可以活几百岁不假。但佛经上,众生是一体的。地球人应当为整体来看。即使是现在,部分地区,部分人的寿命相比百年前好像长了。但许久以前,不论是中国史载的彭祖,还是圣经中记载的亚当都很长寿。

如何让看待文明初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科学与宗教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既相互排斥,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互相包容,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萌发于人类早期的社会实践,古代文明已包含许多近代科学得以发展的因素。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和力量去证明任何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宗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相信超自然的上帝和神灵主宰世界。

宗教和科学本质上是对立关系。简述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和力量去证明任何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过程。

正确认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与科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各自的发展上既有相遇与互渗、亦有碰撞与分离,其关系错综复杂。

因此,笔者认为,合理的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理论应具备两个基本点:一是超越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二元模式,从科学和宗教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基本方式的复杂的多元关系出发来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既坚持科学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又强调人的文化本质。

“试管婴儿”的伦理争论

1、试管婴儿即使与现行的生殖、法律、宗教、文化等传统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尽管采用试管婴儿技术方式生殖的婴儿数目,在全球人羣中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但传统的母体生育方式和自然生命伦理正在受到人工体外生殖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

2、如今,试管婴儿技术已经传遍世界,将近400万名新生命由此而诞生。但是围绕着试管婴儿技术,也产生了许多伦理与法律难题。

3、个半月以后,1978年的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了,这是一个女孩,叫Louise Joy Brown(左侧图片)。从此,科学使人类能够,或者说是帮助在试验室里制造生命了。

4、一方面,这种测试在科学上仍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目前定制婴儿前景并不明朗。

5、自1978年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关于它的伦理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第三代试管婴儿”,作为“试管婴儿”的一个衍生技术,自1990年为了避免X连锁遗传性疾病的发生而诞生后,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

6、而与此前的试管婴儿相似,人造子宫面临着激烈的伦理争议。违背自然规律、弱化女性权利从而加剧对女性的歧视、原本可以正常生育的人因此逃避生育责任是目前被讨论得最多的三大伦理问题。